幼苗期:从第1对真叶基部开始出现褪绿斑块,沿主脉、侧脉扩展,呈现淡黄色的大斑块。湿度较大时,病斑背面生灰白色霉状物。后续病叶变黄变褐,逐渐干枯,造成植株萎缩矮化,叶片凋萎早落。成株期:叶片密生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黄绿色小斑点,后续逐渐变成褐色,大小为2-3mm左右,呈多角形,病健交界明显。叶背的病斑上,产生灰白色霉状物。豆荚:剥开豆荚,病粒表面粘附有大量灰白色的菌丝层。子叶上的病斑为圆形、半圆形或椭圆形,深褐色,略凹陷。叶片上的病斑多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央灰白色,周围红褐色,与健部分界清晰。茎、枝和叶柄上结荚后,产生椭圆形或纺锤形病斑,中央褐色,边缘红褐色,后期中央灰色,边缘黑褐色。豆荚上的病斑为圆形或椭圆形,形状颜色同叶上的病斑。气候潮湿时病斑背面有密集的灰色霉层。该病害主要危害大豆的幼苗、叶片、叶柄、茎及豆荚。染病初期,各部位的病状具体如下:幼苗子叶长出半圆形或近圆形褐色斑。叶片长出褪绿不规则形小斑点,水渍状,扩大后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大小约3-4mm,病斑中间为深褐色至黑褐色,外围具有一圈较窄的褪绿晕环,病斑融合后成枯死斑块。茎部病斑呈暗褐色水渍状,长条形,扩展后为不规则状,稍凹陷。荚和豆粒病斑为暗褐色条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