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结节性皮肤病的流行病学是什么?

2023-08-27 19:08

牛结节性皮肤病又称牛皮肤疙瘩病,是由痘病毒科羊痘病毒属的DNA病毒引起的一种地方性疾病,主要流行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和马达加斯加,埃及和以色列也有出现。病毒存在于被感染牛的唾液中,可通过污染的环境传播,但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是节肢昆虫媒介的机械传播,尤其是蚊蝇叮咬。因此,该病多发生在雨季昆虫活跃时期,具有季节性。

病毒通过蚊蝇叮咬进入牛体内,通过白细胞相关的病毒血症迅速扩散。牛是该病毒的自然宿主,各种品种均易感,水牛、家兔、绵羊、山羊、长颈鹿和黑羚羊等也可能感染。患病牛是主要传染源,病毒存在于皮肤结节、肌肉、血液、内脏、唾液、鼻腔分泌物及精液中,病牛恢复后常带毒3周以上。传播途径包括节肢动物机械传播、饮水、饲料或直接接触。

该病在流行地区的发病率差异较大,同一疫区内不同农场的发病率也不一致,通常为2%~20%,个别地区可达80%以上;死亡率通常为10%~20%,有时高达40%~75%。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