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粒黑粉病的病菌在秸秆、土壤、种子内外、畜禽粪中越冬。翌年水稻扬花灌浆期,病菌萌发随风飘散,侵人花器和幼嫩的谷粒中,在谷粒内蔓延,形成黑粉。病菌以厚垣孢子在种子内和土壤中越冬,种子带菌随播种进入稻田和土壤带菌是主要菌源。该菌需经过5个月以上休眠,气温高于20℃,湿度大,通风透光,厚垣孢子即萌发,产生担孢子及次生小孢子。借气流传播到抽穗扬花的稻穗,侵入花器或幼嫩的种子,在谷粒内繁殖产生厚垣孢子。水稻孕穗至抽穗开花期及杂交稻制种田父母本花期相遇差的,发病相率高,发病重。此外雨水多或湿度大,施用氮肥过多也会加重该病发生。适合本地的抗病良种,加强中耕肥水科学管理,注重中后期病虫草害科学绿色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