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枯病,又称鱼目斑病或白星病,是番茄各生育阶段均可发生的病害,主要侵害叶片、叶柄、茎、花萼及果实。该病病斑边缘深褐色,中央灰白色,略凹陷,病部表面散生稀疏、隆起的小黑点。发病严重时,叶片布满褐色或黑色病斑,逐渐枯黄、脱落,并形成穿孔。茎上病斑椭圆形,褐色。果实上病斑褐色,圆形。
斑枯病是由番茄壳真菌侵染而发生的真菌性病害。病菌主要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多年生茄科杂草上或附着在种子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在温度20~25℃,空气湿度趋于饱和的条件下,病菌经48小时即可侵入植株体内,潜育期4~6天。番茄坐果期如遇有10天左右较为温暖的阴雨天气,此病即可流行。
防治方法包括:①苗床用新土或两年内未种过茄科蔬菜的阳畦或地块育苗,定植田实行3~4年轮作。②从无病株上留种,并用52℃温水浸种30分钟,取出晾干催芽播种。③选用抗病品种。④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1∶200倍液尔多液等,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