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偶蹄动物。临床上以口腔黏膜、蹄部及皮肤发生水疱、溃烂为主。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仔猪出现急性胃肠炎和心肌炎,急性衰竭死亡,病死率较高。成年猪在蹄部、口腔黏膜、鼻部、皮肤发生水疱或溃烂,病死率低。患猪在蹄部(蹄冠、蹄叉、蹄踵)、附关节发生小如豆粒或大如蚕豆的水疱,痛感明显。一般性口蹄疫呈流行性或大流行性发生,牛、羊、猪先后或同时发生,人也可以发病,并易引起大流行。
猪水疱病是由肠道病毒属的猪水疱病病毒引起,主要侵害猪类动物蹄冠、趾间、蹄踵皮肤发生水疱和烂斑,个别病猪在鼻盘、口腔也有同样病变。该病毒对外界环境适应性强,对一般消毒药的抵抗力也很强。急性病例中,蹄部水疱很快破裂,破溃后露出鲜红色溃疡面,严重时造成蹄壳脱落,跪膝爬行或躺卧不起。在鼻镜、舌、唇上也可发生水疱;仔猪多见于鼻盘发生水疱,体温升高(40~42℃),水疱破裂后体温下降。猪水疱病呈地方性流行,只有猪发生,牛、羊不易感染,较易区别。水疱主要发生于猪,集中于规模化猪场,牛、羊等家畜不发病,不易引起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