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腐蹄病的发病原因是圈内潮湿、不卫生,病菌生长而致。病因包括畜舍潮湿、肮脏,蹄叉长期浸泡、污染;畜只运动不足,护蹄不好,没有按时清洁蹄部;修蹄不及时造成蹄角质过长,或蹄叉削得过多,引起蹄叉开张不良或蹄部血液循环不好。这些因素常常能引起微生物、坏死杆菌等感染发病。此外,饲料中钙、磷不足或比例失调,也可引起蹄部发病。腐蹄病是一种以蹄角质腐败、趾间皮肤和组织腐败、化脓为特征的局部化脓坏死性炎症,病原菌为结节状梭菌和坏死厌氧丝状杆菌等。本病多发生于低洼潮湿地带和多雨炎热季节,圈舍潮湿不洁,蹄受粪尿浸渍,护蹄不当,以致蹄角质弹性降低,引起龟裂、发炎或先天性蹄甲角质软弱。蹄部受到损伤是本病的主要诱因。各种年龄的羊都可发生,病初轻度跛行,随着病情加重,跛行加重,后期不能站立,卧地吃草、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