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杈子不打行吗,玉米为什么会长杈子?

2024-07-01 10:07

玉米杈子一定要及时清除,否则会消耗植株根部的养分,导致根茎生长瘦弱,严重时还会导致作物感染病虫害。给玉米打杈时,需准备锋利的剪刀、草木灰、消毒水等工具,将植株上多余的杈子剪掉,并在切口处涂抹草木灰,促进伤口愈合。打杈应选择晴朗的下午,避开正午高温时段,以免植株萎蔫、枯黄。

为了避免玉米长杈子,首先要根据玉米品种的特点(植株高度、叶片宽厚和夹角等)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紧凑型品种茎叶夹角小,透光性和通风性较好,可适当密植,每亩定植5500-6000株;平展型品种茎叶夹角大,不适合密植,每亩应控制在4000株左右。同时,要科学施肥,有条件的可进行测土配方施肥,重视土壤肥力的改良,避免肥害,增强玉米植株的抗逆能力,减轻因肥水不均匀造成的分蘖现象。

玉米分杈的原因主要包括生长环境因素、种植密度因素和病虫危害因素。地块肥力、墒情好且气温高时,植株易出现分杈;种植密度过小,尤其是分蘖性较强的品种,分杈现象更为明显;玉米生长点受病虫害危害时,根部腋芽受刺激也会导致分杈。在水肥敏感时期(苗期和大喇叭口期),玉米容易分蘖长杈,发芽出苗期和穗花后也会少量分蘖。分蘖长杈一般出现在植株根茎部,但发生病虫害的玉米会在大部分节间长出杈子。及时中耕培土可抑制根茎部分蘖长杈,加强病虫害防治也能减少植株节间分蘖长杈现象。

给玉米打杈时需注意,种植密度小(3500-4500株)、水肥不足、地力较差的地块,可以不打杈或适量打杈。玉米苗期长出的分蘖杈子应及时去除,因主茎小、顶端优势不明显,分蘖杈子易与主茎争夺营养,影响植株正常拔节生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