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凤蝶蛹长约29-32毫米,有褐点,体色随环境变化。预蛹蜕皮后形成淡黄绿色蛹,蛹期9-15日。越冬代老熟幼虫于9月中旬至10月化蛹越冬,次年3月下旬羽化。每年以蛹在枝上、叶背等隐蔽处越冬。越冬代于3-4月出现,第1代于4月下旬至5月出现,第2代于5月下旬至6月出现,第3代于6月下旬至7月出现,第4代于8月至9月出现,第5代于10月至11月出现,以第6代蛹越冬。成虫白天活动,善于飞翔,中午至黄昏前活动最盛,喜食花蜜。老熟后多在隐蔽处吐丝作茧。柑橘凤蝶幼虫没有毒,又名橘黑凤蝶、橘狗、燕尾蝶、春凤蝶、花椒凤蝶、凤子蝶、金凤蝶、橘凤蝶等,属于凤蝶科。幼虫寄主在柑橘、菠萝、花椒、山椒,危害植物嫩叶、新梢,初龄幼虫咬食嫩叶成缺刻,中龄虫将叶片食光或仅存叶柄和主脉,严重时幼年树新梢叶片全部被食光,影响树冠形成。柑橘凤蝶能够触摸,一年发生6代,一般3月开始出现,5月以后发生较多,以夏秋季节新梢抽吐时为发生高峰。田间世代重叠。成虫白天交尾,产卵在嫩叶背或叶尖。幼虫遇惊时伸出臭角发出难闻气味避敌,老熟后吐丝作垫头斜面悬空化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