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痘病毒是一种乙醚敏感的DNA病毒,主要侵犯羊类。人类感染通常是由于接触病羊污染的物质,多见于牧羊人、兽医及屠宰人员等,目前尚无人与人之间互相传染的报道。感染后具有终生免疫力,病毒在人体内接种成功,且通过组织培养可在人和动物的损害中发现病毒生长。羊痘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羊的皮肤、黏膜的丘疹、脓疱、痂皮内及鼻黏膜分泌物中,发病时血液中也含有大量病毒。病羊是主要传染源,病毒通过空气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或黏膜侵入机体。饲养管理人员、护理工具、皮毛产品、饲料、垫草及体外寄生虫均可作为传染媒介。绵羊中细毛羊比粗毛羊或土种羊更易感染且病情更重,羔羊比成羊更敏感,病死率更高。气候寒冷、雨季、霜冻、枯草期及饲养管理不善是发病和加重病情的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