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在分蘖期,分蘖不足应该施哪些肥?

2023-09-25 13:42

水稻分蘖期是水稻生长发育中的一个关键阶段,直接影响最终的产量和品质。在此期间,水稻植株会从主茎基部产生分蘖芽,逐步形成分蘖。这些分蘖最终会长成具有生产能力的稻穗。因此,分蘖的数量和质量对水稻产量具有重要影响。为了促进水稻分蘖生长,需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科学灌溉

水稻分蘖期对水分的需求较大,科学灌溉至关重要。一般建议保持2-3厘米的浅水层,这既能满足水稻生长所需的水分,又能保证根系有充足的氧气供应。如果田间积水过深,会导致根系缺氧,影响分蘖生长。在分蘖盛期,可适当加深水层至3-5厘米,以促进分蘖发生。但要注意,过深的积水会抑制分蘖,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节。

二、合理追肥

合理施肥是促进水稻分蘖的关键。在分蘖初期,应适量增施氮肥,以促进分蘖生长。但氮肥过多会导致无效分蘖增加,因此在分蘖盛期要适当控制氮肥的施用量。在分蘖期,每亩可追施尿素10-15公斤,并配合施用磷钾肥,以促进分蘖健壮生长。同时,应注重补充锌肥、硼肥等微量元素,这些元素对分蘖生长具有重要作用。施肥时应根据土壤肥力和水稻长势进行调整,避免过量施肥导致浪费和环境污染。

三、适时晒田

适时晒田可以有效控制无效分蘖,促进根系发育。具体做法是在分蘖盛期,当田间总茎数达到预定目标时进行晒田。晒田应适度,通常晒至田面出现细裂纹为宜,这样既能控制无效分蘖,又能促进根系下扎,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晒田后要及时复水,以促进有效分蘖的生长发育。

四、病虫害防治

水稻分蘖期易发生纹枯病、稻飞虱、二化螟等病虫害。这些病虫害会严重影响分蘖的正常生长,甚至导致分蘖死亡。因此,应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可以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等措施可有效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在化学防治时,要选择高效低毒的农药,并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避免过量使用导致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保证水稻健康生长。

五、环境改善

良好的环境条件对水稻分蘖生长至关重要。在高温天气下,可采取灌深水的方式降温,促进分蘖生长。此外,合理密植、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及时清除杂草等措施都能为水稻分蘖创造良好环境。通过改善环境条件,可以有效地促进水稻分蘖,提高产量和质量。

六、营养管理

营养物质是任何作物生长所必需的,在任何阶段都需要有养分的供应。在养分供应的时候应该均衡补给,而不是某一元素大量供应。对水稻而言,锌、磷等微量元素都对分蘖有直接影响。通过科学配比肥料,确保水稻获得全面均衡的营养,可以促进分蘖的健康生长。

综上所述,促进水稻分蘖生长需要采取多种措施。科学灌溉、合理追肥、适时晒田、病虫害防治、环境改善和营养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施策,才能确保水稻分蘖正常生长,为高产奠定基础。农民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栽培习惯,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措施,以求获得最佳效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