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圆环病毒病(PCVD)是由猪圆环病毒2型(PCV2)引起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本病最早发现于加拿大(1991年),很快在欧美及亚洲一些国家包括我国发生和流行。PCVD主要发生在5~16周龄的猪,最常见于6~8周龄的猪,在猪群中表现为渐进性消瘦、皮肤苍白、被毛粗乱、精神不振、食欲下降,部分猪可能伴有呼吸道症状和腹泻。本病发病率在不同猪场间差异较大,早期发病死亡率可达40%以上,目前由于疫苗的使用和防控措施的完善,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常可控制在5%~10%。
猪圆环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70℃时可存活15分钟,56℃不能将其灭活,常规消毒剂如季铵盐类、酚类、醚类消毒剂对其效果不佳。多种因素如断奶应激、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不同日龄的猪混群饲养、其他疾病并发或继发感染等均可诱发或促进PCVD的发生和发展。
主要临床症状包括病猪消瘦、被毛粗乱、皮肤苍白或黄疸(主要出现在耳朵、乳头和下腹部),部分猪出现腹式呼吸或咳嗽,体表淋巴结尤其是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明显,尿黄。主要病理变化为肺脏出血、水肿或呈橡皮样,肺间质增宽;肾脏苍白,有出血点或有白色坏死灶,肾盂水肿;肝脏、脾脏、肠系膜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胃肠道充血、出血,回肠、结肠壁变薄,肠管内液体增多。在临床上PCVD包括多种不同的综合征,如断奶子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及繁殖障碍等类型。断奶子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主要常见于5~12周龄的猪,临床表现最为复杂,可单独发生,也可呈多种症状共存。
不同猪场可根据血清学阳性率、发病猪比例等选取不同的免疫程序。在仔猪断奶前后接种猪圆环病毒疫苗,间隔21天需加强免疫一次。在母猪产前30~45天接种,间隔21天需加强免疫一次。加强饲养管理,降低猪群饲养密度,实行严格的全进全出制和混群制度,避免不同日龄、不同来源的猪饲养在一起。加强环境卫生及消毒工作,保持猪舍清洁干燥,通风良好;消毒可选择20%的石灰乳或2%的氢氧化钠溶液或醛类消毒剂等。加强饲料营养,特别矿物质和维生素的质量和含量,在饲料中添加抗氧化物质及免疫增强剂等。规范引种,尽可能自繁自养或从单一猪场引种,尽量避免从多个猪场引种;引种前要进行3~4周的隔离,淘汰阳性个体。
总之,猪圆环病毒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养猪业的疾病,通过疫苗接种、加强饲养管理和规范引种等综合措施,可有效控制其发生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