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蜂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些有关蜜蜂的知识。目前我国饲养着7百万群蜜蜂,其中90%是从国外进口的欧洲蜜蜂,包括意大利蜂和东北黑蜂等,还有10%是中华。养蜜蜂的蜜蜂容易丢失吗?现在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蜜蜂养殖的准备工作,蜜蜂的养殖日常管理,蜜蜂养殖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蜜蜂养殖的准备工作
可供蜜蜂采集花蜜、花粉的植物称蜜源植物。蜜源是养蜂生产的基础。在确定放蜂地点之前,一定要调查清楚蜜源植物的种类、面积、花期等情况。能采集到大量商品蜜的主要蜜源植物有:油料作物中的油菜,牧草绿肥中的草木犀、苜蓿,果树中的枣树,林木中的槐树,灌木中的荆条等。通常,一群蜜蜂大约需要2~4亩蜜源植物。还要了解清楚各种蜜源植物的开花期,以及历年放蜂产蜜的情况。
放蜂地点应选在距离主要蜜源植物2km内的地点。蜂场离蜜源植物越近越好。蜂场附近要有清洁的水源。如湖泊、小溪。水渠等,以保证蜜蜂采水和养蜂人员生活用水。蜂场应选在地势平坦、干燥,向阳,东南方开阔,没有障碍物。西北面最好有小山坡或房屋、篱笆的位置。附近有高音喇叭、路灯、诱虫灯的地方不适于放蜂。
选购蜂群必须根据当地的蜜源、气候等条件选择蜜蜂种类。我国西北、华北、东北的平原地区,夏季干燥,有流蜜期较长的大蜜源,可以选择意大利蜂。东北的山区,冬季长而寒冷,春季短,主要蜜源花期早,可以选择耐寒能力强的东北黑蜂。如果当地位于山区,没有集中的大蜜源,可以选择中蜂。
选购蜂群的时间最好在早春,气温日益回升,并趋于稳定,蜜源植物开始开花时购买。这个时期购买,有利于蜂群的繁殖,当年见效。也可以在夏、秋季节购买,但应当注意,当年至少还应有一个主要蜜源。这样,即使不能得到很多商品蜂蜜,至少能够保证蜂群越冬需要的饲料储备。注意,全年蜜源结束以后不宜买蜂。因为这时买蜂除了购买费用外,还要买糖喂蜂。越冬时,蜂群还可能死亡。
购买蜂群还应注重蜂群品质。蜂王的年龄不要超过两年。
如果在夏、秋买蜂,最好选择当年的新王。质量好的蜂王,腹部大,尾部略尖,四翅六足健全,行动稳重。产卵面积大,而且整齐。品质好的工蜂个头大,颜色鲜亮。开箱提脾时,不到处乱爬,性情温顺。整个蜂群要健康无病。蜂群中蜜蜂的数量,早春不宜少于2框。夏秋应在5框以上,并有一定的子脾。例如,蜂量为5框的蜂群,应有子脾3~4框。
其中,封盖子脾至少应占一半。此外还应注意,每张巢脾上,必须有饲料脾0.5~1kg。巢脾不要过于陈旧。巢脾上不应有很多雄峰房。蜂群运回后,如果箱内吵闹,可把箱盖架空,放置在副盖上通气,并对巢门喷水。如果场地宽敞,蜂箱可以单箱排列。要求前排与后排错开,各排之间相距2~3米,蜂箱之间相距1~2米,便于蜜蜂认巢和人员管理。如果场地小,也可双箱并列。两箱一组,相距20厘米。排列蜂箱时,巢门方向一般朝南,也可朝东。注意,巢门不能朝西,以免下午的阳光直射巢门,使巢温过高。
蜂蛰是蜜蜂的一种自卫本能,当管理动作粗暴,或站立在蜂箱前,阻挡蜂路时,或养蜂人员身上有异味,都会引起蜂蛰。蜂蜇对人没有害处,万一不慎被蛰,不要紧张地用手乱拍。要沉着地用手指甲刮去蛰刺。不要用手拔刺,以免使毒液更多地进入皮肤。被蛰的部位可以用水洗涤。随后涂一点氨水,或肥皂水,
蜜蜂的养殖日常管理
1、蜂群检查:通过对蜂群的检查可以让我们掌握蜂群的变化,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为蜜蜂创造有利的生活条件。检查的方法分为开箱检查和箱外观察。开箱检查蜂群时,为避免蜂蜇,应穿浅色服装,带好面罩。人要背向阳光。启动副箱盖时,先用刮刀轻轻撬动,再用手指推移副盖,使其与箱口粘着的蜂胶脱离。翻转副盖,平放在蜂箱前。一端搭在巢门板上,便于副盖上的蜜蜂爬回巢内。用刮刀轻轻拨动隔板和巢框,使框耳与箱身槽沟分开。用双手拇指和食指紧捏两端的框耳,小心的将巢脾垂直提出。注意,巢脾不能相互擦碰,以免擦伤蜂王或激怒蜜蜂。检查巢脾的方法有两种。
是把巢脾提到视线的高度,先看面对的一面,再以巢脾上的梁为轴翻转,看另一面。注意,翻转时巢脾与地面始终保持垂直,防止蜜汁与花粉从巢房中掉出。
是先看面对视线的一侧,然后将巢脾放低,把巢脾的上部向视线倾斜45度,看另一面。
检查巢脾时,必须在蜂箱上方进行,尤其是双王群,最好在提脾的一侧上方观察,以免蜂王掉落,造成损失。因为蜜蜂拥挤,不利于观察,可在巢脾提出箱口一半时,用腕力上下快速振动几下,利用惯性抖掉蜜蜂。如果巢脾上剩余的蜜蜂多,可用柔软的蜂扫轻轻拂去。
2、需要检查的内容
检查蜂王是否存在:从蜂群中央提出巢脾,如果看不到蜂王也看不到卵,蜜蜂四处乱爬,并发出振翅般的叫声。这就是蜂群丧失蜂王的表现。如果巢房中有多粒卵,而且多产于房壁上,很凌乱,表明失王很久,工蜂已经开始产卵。检查要经过两到三次,确认确实没有蜂王了,才能放入新王。否则,一旦出现两只蜂王相遇,就会两败俱伤,给农户带来损失。
检查蜂王产卵情况:揭开箱盖,蜜蜂工作有条不紊,巢脾上可以看到卵,表明蜂王在产卵。一个单王的蜂群中,卵、幼虫、封盖子脾的比例应为1:2:4。也就是:一个卵脾,2个虫脾,4个封盖子脾,以及1~2框蜜粉脾。如果子脾上产卵面积大则表明蜂王产卵旺盛,群势正常。如果蜂王胸腹部小,颜色变深,跛行,缺翅,表明这是劣质蜂王,如果脾上没有卵,而有自然王台,蜜蜂怠工,预示将要分蜂。如果子脾面积小,蜂群比其他蜂群发展慢,表明蜂王产卵力差,或产卵处于低潮。
蜜蜂和巢脾的关系:揭开副盖时,如果发现副盖上、隔板外、边脾上挤满了蜜蜂,就表明蜜蜂多于巢脾,需要加脾。如果巢脾上蜜蜂稀少,隔板上没有蜜蜂,说明巢脾多于蜜蜂。如果隔板上蜜蜂多,而巢脾上蜜蜂少,则说明巢内温度高、湿度低,蜜蜂离脾。
检查箱内贮蜜情况:揭开巢盖时,能够闻到蜜的香味,可以看到各巢脾上部有加高的白色的蜂蜡蜜房盖。提起边脾,感到沉重。表明箱内蜜足。如果开箱后,蜜蜂表现出不安或惊慌,提脾感到轻,并且有蜜蜂掉落,说明箱内缺蜜。无病情,但子脾上蜂子不整齐,表明曾经缺过蜜。如果子脾有抛弃蜂子的现象,表明缺蜜严重。
3、将巢脾原位装回:巢脾检查完成以后,必须按原位装回,装回时,注意蜂路应保持在8~9毫米。插上隔板,轻轻地上下摇动副盖,催促蜜蜂离开箱沿。最后盖好箱盖。开箱检查一般10~15天一次,早春时节最好在中午进行,而夏季最好在上午10点和下午4点时进行。
蜜蜂养殖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1、养殖工作要合理用药
蜂蜜出现少量死亡是正常情况,当大量死亡情况出现时,要避免胡乱用药,蜜蜂出现大面积死亡时,用药已经无法挽救局面。蜜蜂发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病源确定方面存在难度,由于不能准确确定病源而使用药物,会起到反作用。避免蜜蜂大面积死亡方面,冬季越冬前做好准备工作。蜂蜜养殖工作疾病防治重点在于以预防为主。并且不要单一将工作重点放在化学药物治疗方面,鉴于导致蜜蜂大面积死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解决问题的措施也应该是多方面的。
2、对蜜蜂的劳动强度进行适当的控制
单一追求经济效益人为导致了蜂蜜劳动强度增大,尤其是追花赶密方式,蜜蜂进化过程中正常生产与生长节奏被打破,导致其在短时间内不能有效适应,最终影响到蜜蜂健康生长。因此管理人员需要合理控制蜂蜜工作状态,不能单一追求经济效益,需要兼顾蜂群工作压力与生产强度。合理利用花期间隙进行休整,尤其是在花源较少季节,严格控制产蜜量。当越冬蜂出房后停止王浆生产。
3、对养殖场所进行定期消毒
消毒为蜂蜜生长提供健康的环境,避免传染性质疾病流行,蜜蜂养殖工作与其它养殖工作一样,疾病防治要坚持以预防为主。消毒工作分为对养殖区域内环境进行消毒与蜂箱进行消毒,蜂箱消毒工作通常是在冬季开展。
4、营养管理
该项工作是许多养殖人员都忽视的重要方面,蜜蜂通过固定食物获得生长需要营养物质,而人为更换食物结構会造成某些营养物质缺失,对正常生理机能运转造成影响。比如在越冬期用白糖或者蔗糖代替蜂蜜。在利用糖水饲喂时需要加入一定盐分在其中。蜂蜜从自然环境中补充盐分,由环境破坏污染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人工补足。
养蜜蜂的蜜蜂容易丢失吗?
1、搬蜂场时容易丢失,我们那春天油菜花多,很多外地过来赶油菜花的,父亲帮着找场地平日好酒好菜招待,等到花期过后外地赶花的搬走蜂场附近树上往往发现一两群跑出来的蜜蜂。
2、自然的分蜂,蜜蜂种群过大,空间过于狭小,就有分蜂的可能,可以因势利导人工控制发展养蜂规模。
3、病虫害影响,螨虫、巢虫、蛤蟆、大黄蜂、蜂狼什么的,蜜蜂不堪其扰就有整群逃离的可能,平日的病虫害防治管理很关键。
4、环境资源影响,天太干,缺乏蜜源,夏日阳光暴晒,夜间灯光,太多震动等都能导致逃离。挑选好合适的场地,注意遮阴降温,及时喂水喂花粉喂糖水,不能光剥削。
5、盗蜂影响盗蜂起因多是缺乏蜜源几个种群管理不到位喂养不及时向附近的种群发起攻击导致被攻击的种群飞逃。
6、春夏初秋逃离的挺多,冬季见过盗蜂的死了一片也没逃,大概还是知道即便逃了没有蜜源也是死路一条。
蜂群逃离一般都有征兆,正常的蜜蜂飞舞都很熟悉了,要逃离的种群工蜂飞得比平时密很多,嗡嗡嗡的声音老远就能听出异样。逃离一般先到附近找个临时的栖息之所,再寻找新的地方。逃到近处都还能再救回来。我家东边有几棵大水杉,十几米高,有次蜂群逃跑先飞到水杉上,父亲爬上去逮蜂王看得我心惊胆战。
防止蜂群逃离除了选址管理喂养的工作外还要对蜂王特殊照顾,囚王、剪翅膀、置拦王板什么的,蜂王跑不了不会出大问题,当然也有极少数情况蜂群跑出去另立首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