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的标准化是从生产环境(土壤、水质、大气等)、生产过程(农药、肥料、生长调节剂等的施用量、施用方法、施用时间、施用次数等技术规程),到产品品质(外观、营养、卫生质量等)、加工包装(贮藏、保鲜、分级、包装)等环节的一系列标准,包括质量标准、环境标准、卫生标准、包装标准、储藏运输标准、生产技术标准等。其目的是使农产品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纳入标准化管理的通道,形成一套完善的全程标准指标体系,达到农产品从土壤到餐桌全过程都可控制其品质。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农业以高度的标准化为基础,从新品种选育的区域试验和特性试验,到播种、收获、加工整理、包装上市都有一套严格的标准,并以技术标准为基础,质量认证为形式,标志管理为手段,确保各个环节有标准可循。
农产品深加工包括薯类、坚果、浆果、棉麻、花卉、茶叶、蜂产品、谷物(如小麦、稻米、玉米、小杂粮等)、蔬菜(如蔬菜提取物、保鲜蔬菜、冷冻蔬菜、脱水蔬菜等)、水果(如水果提取物、保鲜水果、冷冻水果、速冻水果等)以及各地区特色农产品的深加工。这一概念与农产品初加工相对应,指对农业产品进行深度加工制作以体现其效益最大化的生产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