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非结核疫区定期用PPD检疫,淘汰扑杀阳性牛;结核疫区运用PPD和ELISA相结合进行检疫,变态反应阳性或ELISA阳性,淘汰扑杀阳性牛,加速牛群的净化。
2.加强饲养管理和环境消毒,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增强牛体抵抗力,对圈舍等环境定期消毒,消灭传染源与传播媒介。同时,牛舍内不能同时饲养其他牲畜及禽类,防止交叉感染。及时做好牛场管理人员的健康监测,避免人畜互相传染。
3.引进健康奶牛,培育健康奶牛群。根据流行病学原理,对原来污染严重的场地实行关闭、停产。防止因消毒不彻底或在原来场地生长的各种动物带菌而对易感奶牛造成感染,导致新病例的发生。因此,必须另择基地,重新引进优良奶牛,尽可能淘汰原来的奶牛,建立和培育健康的奶牛群。
4.建立奶牛档案,建立健全奶牛防疫制度。动物防疫部门应加强奶牛场户疫病防治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定期开展结核病等疫病的检疫、监测,以保障奶牛业的健康发展。
5.对无本病的畜群,加强平时防疫、检疫和消毒措施,防止本病传入。引入畜种时,必须就地检疫,隔离观察1~2月,确认无病者,方可混群饲养。健康畜群每年定期两次检疫,发现阳性反应者及时处理。对污染场,要进行反复多次检疫,阳性病畜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逐步达到净化。畜舍除每年2~4次定期消毒外,每次检出阳性牛再进行无害化处理,都要进行一次大消毒,同时必须对粪便和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最终达到净化畜群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