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鸡和带毒鸡是传染来源,尤其是其羽毛囊上皮内存在大量完整病毒,随皮肤代谢脱落后污染环境,成为自然条件下最主要的传染源。潜伏期常为3~4周,一般在50日龄后出现症状,70日龄后陆续死亡,90日龄后达到高峰,偶见3~4周龄幼龄鸡和60周龄老龄鸡发病。发病率变化较大,肉鸡为20%~30%,个别达60%;产蛋鸡为10%~15%,严重达50%,死亡率与之相当。根据临床表现分为神经型、内脏型、眼型和皮肤型四种类型。皮肤型较少见,常在禽类加工厂屠宰褪毛后发现,主要表现为毛囊肿大或皮肤出现结节。
病鸡和带毒鸡是传染来源,尤其是其羽毛囊上皮内存在大量完整病毒,随皮肤代谢脱落后污染环境,成为自然条件下最主要的传染源。潜伏期常为3~4周,一般在50日龄后出现症状,70日龄后陆续死亡,90日龄后达到高峰,偶见3~4周龄幼龄鸡和60周龄老龄鸡发病。发病率变化较大,肉鸡为20%~30%,个别达60%;产蛋鸡为10%~15%,严重达50%,死亡率与之相当。根据临床表现分为神经型、内脏型、眼型和皮肤型四种类型。皮肤型较少见,常在禽类加工厂屠宰褪毛后发现,主要表现为毛囊肿大或皮肤出现结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