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肝片吸虫病哪种治疗方法效果好?

2022-08-13 15:08

牛肝蛭病是由多种肝片吸虫寄生在牛肝脏和胆管中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常发生于低洼潮湿地带,危害严重。肝蛭成虫产卵后随粪便排出,在适宜条件下孵出毛蚴并钻入中间宿主椎实螺体内,经胞蚴、雷蚴和尾蚴阶段后离开螺体,附着在水草上形成囊蚴,牛吃草或饮水时吞入囊蚴而感染。虫体在牛体内移行和寄生过程中,可机械性损伤肝组织,引起急性肝炎,虫体代谢产物及分泌物具有毒素作用,导致慢性中毒和贫血,大量寄生可堵塞胆管,引起黄疸和肝功能障碍,严重者导致死亡。

牛肝蛭病主要危害犊牛,症状表现取决于感染的虫体数量和牛的体质。急性型多见于秋季,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反应迟钝、肝区压痛、贫血、黄疸等,严重者在几天内死亡;慢性型多在冬春季发生,表现为消瘦、贫血、被毛粗乱、眼睑、颌下和胸腹下部水肿、消化障碍等,最终因衰竭而死亡。

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资料和粪便检查可作出诊断。粪便检查可采用水洗沉淀法在显微镜下寻找虫卵,剖检可在肝胆管内发现虫体。预防措施包括定期驱虫,对带虫牛群每年春秋各驱虫一次,驱虫后粪便堆积发酵以杀灭虫卵;在低洼潮湿地带放牧时,选择高燥地区建场或放牧,避免在有椎实螺的水边放牧和饮水;消灭中间宿主,可用氨水、硫酸铜等药物灭螺。治疗可选用三氯柳胺(肝3号)、三氯苯唑(肝蛭净)、硫双二氯酚、硝氯酚(拜尔9015)或阿苯达唑片等药物,按推荐剂量使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