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母猪利用年限是多长时间?

2022-04-30 16:14

养猪场应制定合理的引种计划,包括种猪的品种、数量及引种时间。引进的种猪应具有典型品种特征,健康状况良好,具备种用价值。杂交亲本应来自不同的家系。在引种前,养猪场需了解当地疫病流行情况,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种猪起运前应经兽医检疫并出具证明,运输车辆经过彻底清洗消毒。种猪到场后需隔离观察15天以上,必要时进行血清学检测。隔离结束后,对种猪进行体表消毒后方可转入生产区。种猪的饲养管理应依据品种、年龄、体重、性别及群类进行分群,确保适宜的饲养密度。猪舍温度、湿度、通风和有害气体含量应适宜。不同阶段种猪需喂以相应的配合饲料,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确保充足的饮水。保持猪舍清洁卫生,每天清扫,定期消毒,保持料槽、水槽及用具的清洁。定期对种猪进行健康检查,及时淘汰不合格种猪,做好各项记录。定期检测饲料和饮水卫生,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疫苗。配备必要的设施和设备,如消毒设施、兽医诊疗室、饲料加工间和猪舍等,确保猪舍防暑降温和防寒保暖。种猪场应配备专职兽医人员,建立健全防疫和免疫制度,做好免疫记录。制定消毒制度,定期对环境、用具等进行消毒。结合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制定免疫程序,重点免疫繁殖与呼吸综合症、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乙型脑炎、猪瘟及口蹄疫等。从外地引进种猪时需经过严格检疫和隔离,确认无病后方可进场。发现疫情迅速隔离,及时上报,采取相应措施。种公猪需单栏饲养,确保合理运动,定期检查精液品质,成年公猪每周配种或采精3~4次,青年公猪每周1~2次。种母猪发情后适时配种,妊娠期及哺乳期给予相应护理,仔猪及时补铁、补硒,适时开食、补料,断奶后合理分群。种猪场应建立并保存相关资料,包括种猪系谱卡和个体标记、配种繁殖记录、生长发育及生产性能记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记录、免疫记录及保健措施记录、消毒记录及检测报告等。定期对种猪群进行性能测定,评估选育效果,合理调整选育目标,科学选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