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水疱病是不是人畜共患病?

2022-04-24 19:45

猪水疱疹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猪蹄部和口鼻部出现水疱为主要特征。其病原是猪水疱疹病毒(VSV),已鉴定出40多个血清型,但美国流行的多为B、C型。该病最初于1932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现,随后在加拿大等国也相继发生和流行。尽管目前有疫苗供应,但尚未研制出特效药物。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猪都对该病易感,尤其当饲养密度过高、长途运输和应激时更易诱发。

该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患猪和康复后带毒猪,其水疱皮、水疱液和分泌物均含有大量病毒。病毒可通过易感猪的皮肤或黏膜创口直接感染,也可经消化道或呼吸道传播。15~30℃的温度有利于疾病扩散,但病毒对高温和紫外线敏感。

临床症状包括发热、口鼻黏膜和蹄部皮肤形成水疱,水疱破裂后形成溃疡或烂斑,严重时蹄壳可能脱落。潜伏期一般为4~7天。虽然该病不传染人,但对养猪业危害很大,因为会降低猪的增重率并增加肉品废弃率,造成经济损失。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猪舍卫生干燥,供应充足清洁饮水,减少应激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对新引进的猪只进行隔离检疫,避免其与患病猪接触也至关重要。此外,定期使用90%漂白粉或3%火碱溶液对猪舍和用具进行消毒,杀灭环境中的病毒,能有效预防该病的传播。在疫情流行期间,尽量减少与患病猪接触,以保护个人安全和防止疾病扩散。

当发现疑似病例时,应及时进行实验室检测以确诊,并立即报告兽医部门和相关专家,尽最大努力控制疾病传播,保障养猪业的安全发展。一旦发生疫情,应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对污染物无害化处理,对环境保护消毒。还应严格遵守动物卫生法,杜绝非法运输猪只,防止疫病跨区域传播。

推荐阅读